侯曉鋒是河南鎮平人,那是一個玉雕行業十分發達的地方。他在上世紀80年代美校畢業后,當時他也沒想到今后會和玉雕打交道,而是又自費讀了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專。在大專畢業后等待招工名額的空檔,侯曉鋒來到了蘇州。因為那時他的同學范同生,已經在蘇州的玉雕廠開始了打工生涯。(范同生:蘇州玉雕大師)“我過來看范同生,他讓我也過來干,于是我在1995年就來到了蘇州?!?/span>
剛來蘇州,侯曉鋒就愛上了這片充滿靈氣的土地,但是當時侯曉鋒幾乎沒有任何玉石雕刻經驗,只是覺得玉雕這個行當很對自己的專業,自己的性格也是喜靜不喜動,做玉雕可以靜下來。
侯曉鋒開始是在一家私人玉雕廠打工,那時蘇州的仿古件很受市場歡迎,他從學徒做起,練習做仿古件的基本功,雖然很枯燥,但是功底練得很扎實。大半年后,侯曉鋒開始做明清風格的玉雕,他覺得明清風格的玉雕作品更靈動、圓潤,之后就一直在這條路上繼續發展了下去。
因為受過專業的美術繪畫訓練,侯曉鋒在對玉雕人物的把握上十分準確,無論仕女、童子,還有觀音、關公、彌勒、達摩、鐘馗等都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可親。侯曉鋒告訴記者,他也學做過花鳥、動物件,但是總覺得沒有人物件得心應手,于是就以做人物件為主了。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大漢,侯曉鋒的玉雕天生帶著一股北方玉雕的大氣豪邁,又受蘇邦玉雕的深深影響,作品散發著獨特的風格魅力,精巧的設計,細線條的雕刻,同時又傳達出粗獷陽剛的味道。
所有的人物件玉雕作品中,侯曉鋒做的彌勒最多?!皬浝辗鸬拇蠖人莆业男木常撼Pφ鏄?、寬人容己,我一直在快樂的創做?!痹谔K州藏玉家圈中,只要一提到彌勒,腦中立刻會反應出侯曉鋒的形象,笑口常開的彌勒成了侯曉鋒的招牌。不只一人在看了他的作品再細細端詳他本人之后,得出“侯曉鋒和他雕刻的彌勒形似神更似”的結論。
無論是那一個門類的藝術家,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自己的作品能夠一眼被人識別并喜歡就更是難上加難,顯然侯曉鋒是做到了。但是侯曉鋒做的彌勒并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每個彌勒還有著自己清晰明朗的特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彌勒佛的化身是布袋和尚,很多彌勒雕刻作品都會用到布袋這個元素來表達自己的主題,但是侯曉鋒認為一件好的作品并不見得面面俱到,不一定所有的彌勒都拿個布袋,不一定都要刻畫出圓滾滾的肚子,有時候利用玉料上的皮色,只雕刻出一張臉、一只手,同樣可以傳達出準確的信息,讓人心領神會。侯曉鋒覺得有的玉雕作品可以讓鑒賞者通過欣賞而悟出一定人生道理,達到思想的升華,而有的作品會讓鑒賞者嘖嘖贊嘆雕刻工藝的高超精細,而前者遠比后者要高明得多。
獲得2010年中國玉器百花獎的銀獎的作品《童子戲彌勒》正是侯曉鋒多年藝術水平的代表。作品隨形施藝,彌勒憨態可掬,占據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二,但是絕無高高在上的冷漠、僵硬,張開嘴巴,忘情大笑,童子偏居畫面右下角,活潑中透著一絲狡黠,表情神態與彌勒相互呼應,整個畫面看上去頗具喜感、動態,人物呼之欲出。布局緊湊飽滿,并沒有讓人感到頭重腳輕,刀工精細入微,彰顯功力。
凡本網注明"來源:蘇州南紅網"的文章,系由本網自行原創,版權屬蘇州南紅網。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轉自蘇州南紅網 www.vmxdtl.top),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