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紅瑪瑙,一種紅色天然瑪瑙,在古代被稱為赤玉或瓊玉,近代曾在戰國貴族墓葬群中發現南紅瑪瑙串飾,由于其獨特的色澤與稀缺性,在歷代都被統治者所藏用,在清代達到頂峰,并導致其礦源一度開采殆盡。直到近年來重新被發現并開采,吸引了很多收藏家的關注,而蘇州之所以能掀起這片“紅色誘惑”,這離不開三位癡迷于南紅的年輕人。
趙靖玥就是其中一位南紅癡迷者。在一次偶然訪友中,在朋友那里看到了一塊被隨意丟在地上的石頭,雖然石頭表面粗糙不堪,但在裂開的一條小口中露出了一片鮮艷的紅,這對酷愛玉石的趙靖玥來說就是致命的一擊,當即要買下,并詢問這石頭的產地,朋友只是粗略的告訴他在四川涼山發現的。
這一發便不可收拾,他回到家急切的聯系了同樣喜愛玉石的北京朋友劉仲龍和上海朋友蔡虹,就發現的這塊紅色石頭進行了探討,并決定一同前往四川涼山,開始了“尋紅”之旅。此行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涼山地區多高山丘陵,大大小小的縣城多達十四個,他們也不知道石頭產出的具體位置,只是沿著河流一個鄉一個村的尋找著,昭覺縣、美姑縣、雷波縣……在這滿是盤山道,險象環生的山路上,幾次差點因汽車半路熄火而掉下山坡,每一個不起眼的小彎小坡都有可能是他們的喪命之地,他們是用生命在尋找,尋找那塊紅。
在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后,他們在沿河途中未發現一點線索,于是改變策略,又開始尋找火山,路過多少村,尋過多少人,他們也不記得了,卻始終沒人真正的知道這塊紅色的石頭在哪里出現過。就這樣過去了一個月,偶爾有些發現,也都是些不成氣候的碎渣子,但這未知的迷茫并沒有挫敗趙靖玥他們,他們堅定心中的信念,繼續前行。終于在時間又過去兩個月的時候,他們找到了!
“南紅制品的珍貴不僅在于她的稀少,還在于加工難度之大”,趙靖玥是這樣來介紹南紅瑪瑙的。南紅瑪瑙的硬度介于和田玉和翡翠之間,但南紅瑪瑙的結構為纖維狀,非常的脆,因此多裂,這在大件的細節雕刻中是個致命的打擊,因此能從古代傳下來的多是串飾類的小件,即便是故宮博物館藏有的“紅白雙魚花插”也是有著一定瑕疵的。
現在他經營著自己的一家工作室,在南紅瑪瑙的雕刻設計上都要親自把關,他說南紅瑪瑙的公益性非常重要,要用自己渾身的解數將南紅瑪瑙最美最天然的一面展示出來。
凡本網注明"來源:蘇州南紅網"的文章,系由本網自行原創,版權屬蘇州南紅網。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轉自蘇州南紅網 www.vmxdtl.top),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